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|
2017-03-28 14:12:00 发布人:系统管理员 |
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、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,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、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、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一、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创新创业工作顶层设计 加强领导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。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,积极实施“一把手工程”。学校成立以了党委书记郭改英同志为组长、校长姚勇同志为副组长、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领导主抓、中心统筹、分工负责、全员参与”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,做到了上下贯通、左右衔接、相互支持、运转有序,创新创业工作真正做到了“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”。学校先后出台了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》、《河南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工作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和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量化考核办法》等系列文件,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。完善了“政校行企开放联动、产学研用立体推动”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。加大创新创业工作的经费投入。2017年,学校拨付创新创业工作专项资金10万元。 二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,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致力于建立与专业教育、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的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,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,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。积极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,改革课程教学模式,在教学对象上做到了全员参与、全面渗透;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了项目引导、任务驱动;在教学形式上做到了线上线下、个性培养。目前,学校的创新创业课已形成了“必修+选修+学科渗透”的课程教学模式。2016年3月,学校先后为2014级、2015级学生增设了《大学生创业基础》、《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》两门网络通识课程。2016年9月,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作为必修课列入各二级学院“杰出人才班”人才培养计划,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新探索。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教学。在实践性教学中,做到了“四个足”,即:实践性教学课时开足、 实践性教学教师配足、实践性教学经费给足、实践性教学实训基地用足。学校积极组织人员编写《大学生创业基础》、《大学生创新教程》等校本教材。在教材的选用上,学校做到了三个坚持:即坚持选用国家规划的教材、 坚持使用最新版的教材、坚持使用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。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上,学校真正做到了“三严一好”, 即:创新创业课程制度严、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严、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严、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好。 三、强化队伍建设,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,培养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,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,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。积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建立相关专业教师、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轮训制度。聘请高校专家、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,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。积极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。在“双创团队”建设上,学校始终坚持“四个使用”,即:使用教学水平高的教师、使用有相关资质的教师、使用责任心强的教师、使用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。目前,每个二级学院都建设了一支创新创业工作团队,其中校内创新创业团队成员27人,外聘专家、校友10人,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。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工作,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郑州大学、河南大学等高校学习和培训。五年来,先后组织专兼职老师50 多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的业务培训。 四、办好“众创空间”,增强“双创”实践平台服务能力 学校积极完善项目驱动机制,打造师生混编团队,办好杰出人才培养班。在“众创空间”建设上,学校制定了组织保障、制度保障、资金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四大保障体系;加强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室建设,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共享。学校创新创业资源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,开放情况纳入各二级学院实验实训室的考核。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,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,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,鼓励企业参与运营,引入商业基因,提升运营成效。学校先后建设了“茶说心语”、“春晴乐饮水”、“菜鸟驿站”等一批创新创业项目,这些项目经企业授权,采用教师指导、企业协作、学生运营的模式。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的建立,既是学校健全完善"面向全体学生,结合专业教育,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"创业教育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,也是对深入开展"创业型高校"建设的进一步探索。通过多年的实践,在“众创空间”建设上,学校做到了“四个大”:学校支持力度大、众创空间面积大、学生创客群体大、建设经费投入大。 五、强化技能竞赛,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,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践技能。学校加强对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的遴选,对校内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。通过创新创业知识普及、模式实训、大赛检验、项目扶持层层递进,使创新创业教育贯彻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,构建一二课堂相互融通、“教、学、做、赛、专业社团系列活动”为一体的学校“融入递进式”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。同时,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技能大赛。近年来,学校“四维空间”创业团队荣获“诚莲杯”河南省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高专组优秀奖,“经纬度商城”创业团队在“云台山杯”2015中国河南—美国区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三等奖。通过系列技能竞赛,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高。 六、加强科学研究,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加强科学研究是强化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手段。学校在严抓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同时,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。学校创新创业科研工作做到了“4个多”,即:从事科研的教师人数多、校企合作项目多、学校拨付科研项目的经费多、科研成果数量多。2014年,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团队被授予校级“优秀教学团队”。2016年,学校师生获批专利51项。5年来,创新创业教师共出版教材2部,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,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,其中2项创新创业省级课题结项。 目前,学校的“双创”工作成效显著,取得了“五方面的突出成就”:学生专利申请成果丰硕、培养的创客榜样成为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、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成果产生巨大辐射效应、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了高质量就业、建成了一个校级优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。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就业工作。近年来,学校就业工作实现了“三高”,即: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高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、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高。5年来,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85%以上,年终就业率均在96%以上,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。学校多次获得河南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,就业创业工作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。 |